>> 转口贸易“失灵”的背后逻辑;
>> 不少跨境卖家逐步扩张市场布局到欧盟、加拿大等其他市场。
1)对华报复性关税提升至245%;
2)取消钢铁关税豁免,恢复25%基准税率;
3)启动「公平互惠贸易计划」,重审数字服务税等非对等贸易条款。
4)目前已有75国展开新贸易协定谈判,仅中国因实施反制仍承受超高关税。
美对华全部商品真的加征至245%了吗?
并没有,各位跨境卖家朋友们注意税率变化以防被第三方加收不必要的关税。实际上,对华全部商品真的加征至245%只是少部分高税率商品,比如:注射器和针头等医疗产品类。
以下这份是最新的美对华针对不同产品征收新关税税率。
随着美对华变态的关税,“转口贸易”被不少外贸商视作一种替代方案,用以短暂降低成本或绕过某些国家与地区的高额关税。
如果想做转口贸易至美国真的要计算清楚额外运费、中转国税务,还要考虑下转口贸易的风险,如果操作不规范,“转口贸易”不仅无法帮助企业真正规避关税,反而可能为跨境电商卖家和供应链各环节埋下“定时炸弹”。
可如今,不少国家要求企业提供实打实的增值生产环节证明,或在当地进行真材实料的工艺加工。
自2023年以来,美国海关进一步加强了对“虚假原产地”的调查。随着美国海关(CBP)加大了对供应链溯源的审查力度,要求提交更详尽的供应链文件(包括工厂具体地址、原材料来源、加工流程等),此类“微加工”已不被认可。
一旦被欧美海关或当地政府抽查到真实生产情况,企业不但要支付高额罚款,还可能被列入黑名单,从而失去在当地主流销售平台的经营资格。尤其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,账号被封或商品被下架,带来的损失远比关税高出数倍。
东南亚地区原先由于地理位置与生产配套优势,被很多中国企业用于转口,但欧盟各成员国互通信息,假若发现认证材料与工厂生产资料不匹配,企业就可能被追溯是否存在虚假申报或走私行为。
越南甚至要求出口商出具至少35%当地增值的证明,否则无法签发原产地证(Form AJ)。马来西亚对电子产品、纺织品等出口则加强文件审核。短期内利用东南亚做简单加工再出口美国或欧盟,门槛已经越来越高。
而且早在2025年3月31日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25〕12号),旨在规范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,确保中国的贸易政策符合国际规则,指出了转口贸易淘汰风险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