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则来自英国的消息,相信已经刷爆了各位的行业交流群:据《金融时报》透露,英国财政大臣雷切尔·里夫斯计划在11月26日公布的预算案中,正式废除价值不超过135英镑进口包裹免缴关税规定。

下面这几招,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,都是跟身边几个亿级卖家朋友聊出来的,实打实的应对策略分享。

这种模式,在成就了无数低价爆款神话的同时,导致不少欧美本土零售商出现抵制情绪。
此次英国拟废除135英镑免税门槛,预计每年将为国库增收6亿英镑。
对于习惯了低价走量模式的卖家而言,这无异于釜底抽薪。关税成本和合规成本的双重叠加,依赖价格优势的时代,真的要结束了。

▍供应链能力的大考: 政策的快速变化,要求卖家的供应链必须具备极高的灵活性和前瞻性。如何优化选品策略,平衡利润与成本,成为一道必答题。
▍小包直发的衰落: 随着小包直发的优势殆尽,其作为主流跨境物流方案的地位将被动摇。整个行业的物流格局,将被迫重构。
当然不是,这反而是一个“良币驱逐劣币”的新起点。
第一笔账:物流成本账。
● 旧模型(小包直发): 产品成本 + 平台佣金 + (小包运费 x 汇率)
● 新模型(FBA/海外仓): 产品成本 + 平台佣金 + 头程运费(均摊) + 目的国进口税费(VAT+关税) + 仓储配送费
● 实操:马上把你主力SKU丢进新模型里算一下,看看利润还剩多少。你可能会发现,很多以前的“利润款”现在可能就是“亏损款”。这一步,会直接帮你淘汰掉取消免税政策后,可能出现亏损的产品。
第二笔账:资金占用账。
以前你可能卖一件回款一件,现在是一批货的货款+头程运费+税金,这些钱至少要被占用2-3个月(生产-海运-上架-销售-回款)。
● 实操: 评估你的现金流。如果资金紧张,要么砍掉一些需要大批量备货的SKU,要么就得考虑小批量、多批次的海运/空运补货,用稍高的物流成本换取稳定的现金流。
第三笔账:风险库存账。
一个货柜发过去,如果产品卖不动,你将面临的是高昂的仓储费和弃置费。
● 实操: 严格执行“7-2-1”选品原则。70%的资金投入大你的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产品,20%投入到有增长潜力的上升期产品,最多10%用来测试新品。新品测试绝不能再用整批海运的方式,老老实实改用小批量空运,哪怕亏一点运费,也比整批货砸手里强。
1)把销量稳定、周转快的核心SKU放在FBA,享受Prime标志和最快的派送时效。
2)把新品、销量不稳定的产品放在第三方海外仓。这样可以用更低的仓储成本来“养着”这些货,需要时再小批量调拨到FBA仓库或其他平台仓,或者直接从第三方海外仓发货。
这种模式既能保证核心产品的销售速度和买家体验,又能极大降低整体的仓储成本和断货风险,让你的库存和资金都更健康。

这确实很难,意味着更高的资金门槛、更精细的运营能力、更强的供应链把控。但换个角度想,这也是一个清除低水平竞争者的机会。
未来,能活下来并且活得好的,一定是能算得清账、玩得转本地化履约、并且在产品上花了心思的卖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