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严打更换主体避税,跨境卖家该怎么合规操作?
   2025-11-19
近期,大家聊的都是“换主体”这事儿,一场围绕“更换主体”的背后动作正在悄然变更。

 

《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》实施后,亚马逊严打卖家更换主体避税行为,已有多位卖家遭封号等处罚。

 

深圳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公布了一则行政处罚,坂田一跨境电商因虚假纳税申报,被税务局稽查,罚款465万。

    
平台重点监测大陆主体转香港主体的操作,要求额外提供运营证明,主体跨国变更、收款账户关联原主体等行为风险最高,违规将面临区域限制、账号冻结。

 

一场围绕“更换主体”的背后动作正在悄然变更:

● 换国内其他公司主体

● 换香港主体

● 换境外主体

 

大量中国卖家集中将账号主体变更为香港公司的行为,已经触发了平台的最高警报。亚马逊的风控系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,强化对卖家账户主体变更行为的监测。

 

我们接触到的真实案例显示,有卖家因仓促进行主体变更,直接导致了:

● 区域销售功能被冻结

● 账号被永久封禁

 

主体并非不能换,但在这个敏感时期,盲目的“乱换主体”无异于自找麻烦。

 

今天,分享几条讨论比较热门的路径供大家选择,希望可以帮到各位跨境卖家朋友们。

 

第一条路:

保老店,做合规(大部分人的选择)

这条路最稳,成本看似高,但风险最低。

 

不折腾换主体,老老实实把国内公司的账做规范,把税务理清楚。该交多少交多少,把合规成本当成你运营的固定开销。

 

第二条路:

开新店,搞隔离(有远见的选择)

如果你真想用香港或海外主体运营,不要在老账号上改。

 

最干净的做法是:把老店的品牌去做个备案授权给新公司主体注册的新店铺。让新店从0到1开始运营,物理隔离风险。老店的Listing可以慢慢清货。虽然过程慢,会损失一些权重,但长远看,这是比较安全的路。

 

第三条路:

“换汤不换药”(高风险操作,慎入!)

除了上面两条“正道”,最近跨境卖家群里还流传着一个“操作”,他分享的流程大概是这样:

 

就是法人不变,地址不变,只去工商局把公司名字给改了。然后拿着新的营业执照去亚马逊后台更新。逻辑是,法人没变,就不是“换人”,只是公司“改名”,看起来更像真实业务需求。

 

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

1)先去工商局把新执照办下来。

2)在后台主动开case,直说“我公司改名了,法人和地址都没变,需要更新下公司名、税务和收款信息”。千万别提换主体,客服肯可能会甩你一个链接,让你先去更新税务信息。

3)在链接里填完新的公司名称,等着。

4)这时候大概率你的收款账户会验证失败。别慌,提前准备好用了新公司名的银行对账单,上传上去,据说几分钟就过了。

 

如果你真的要赌一把,务必做好触发验证的准备,这个操作会触发“消费者告知法案”的全套验证!身份证、地址、银行账户,全都得重新来一遍。

 

而且,这不是100%成功的!也有好几个卖家一模一样地操作,结果账号直接变狗,理由是“账户正在接受调查”。你旺季前搞这么一出,半个月恢复不了,一年就白干了。

 

说白了,还是在赌亚马逊审核团队的心情。如果业务规模不大、觉得合规成本太高,想要赌一把的跨境卖家朋友,赌之前,一定想清楚。在此,预祝各位跨境卖家朋友们旺季大卖!

已是最新文章
86-18126298024
QQ:3008991689
邮箱:ddd@mydidadi.com
在线咨询
X